欢迎访问宝鸡市人民医院官网!

关注我们
24小时咨询热线0917-3272497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 首页   >   新闻中心   >   医院新闻  

人医科普 | 必读!烈日炎炎,如何防“中暑”
发布时间:2022-07-05    来源:急诊科     点击量:loading...

       现在正值盛夏,高温天气不断,很容易引发中暑,有些人会头晕眼花,有些人甚至会昏迷晕倒。中暑后不及时处理会引起不可预知的后果,必须及时治疗。

什么是中暑:

       中暑是指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,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、汗腺功能障碍和水电解质丢失为特征的疾病。我们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种:

热痉挛:高温下活动后肌肉痉挛、疼痛,休息后缓解。

热衰竭:进一步加重,出现脱水和血容量不足的表现,如疲劳、乏力、恶心、呕吐、头痛、多汗。

热射病:致命性疾病,病死率高,表现为昏迷、高热(体温升高到38℃以上)、血压下降、脉搏加快,迅速进展至多脏器功能衰竭。

中暑如何急救:

       搬移、降温  中暑初期应迅速将患者搬至通风阴凉的地方,平卧并解开衣扣,并使用电风扇、空调、按摩四肢等措施促进降温。

       补水 初期患者仍有意识时。及时补充水分,可加入少量口服补液盐或小苏打水。

       转送 如果患者出现高热、抽搐、昏迷、血压下降等症状,应及时拨打120送医抢救。

如何预防中暑

        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充分是致病的主要原因。在大气温度升高(>32℃)、湿度较大(>60%)和无风的环境中,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,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,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生热射病。

 躲避烈日和高温 

      外出、体育锻炼、劳动等活动应尽量避免在烈日下进行,尤其是户外或者是室内通气条件差、室内温度高的环境。老年人、孕产妇或身体一般情况差、有多种基础疾病者更应注意减少高温出行。

外出做好防晒降暑保护工作 

      外出时准备充足的水和饮品,涂抹防晒霜,并备好遮阳伞。

补充水分 

       夏季炎热,我们应大量补充水分,多喝水,且喝水要随时喝,养成良好的习惯,不应等到口渴时再喝水,也可以适当选择水果补充水分,如西瓜、西红柿等。

保持充足的睡眠 

      夏季昼长夜短,尤其是参与体力劳动的人,往往夜间休息时间短,容易产生疲劳,充足的睡眠可以有效地改善机体各器官机能和放松身体,可有效预防中暑。 

改善环境 

      年老体弱者、孕产妇等应改善居住环境,加强室内降温,合理饮食,注意穿衣宽松且透气。


       急诊医学科创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,历经数代医护人员的营造与耕耘,现已成为陕西省省级重点培育专科,全市首批医学“重点专科”。 为缩短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时间,保障医疗质量安全,2021年9月医院整合了优势救治医疗资源,成立新的急诊科,包括院前急救科、急诊科(含急诊内科、急诊外科)、ICU、EICU,同时还包括创伤中心、犬伤处置中心2个专业救治中心。急诊科拥有一支临床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医疗团队,规范的诊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已跨入我省先进行列。科室实行一体化管理,集院前急救、院内急诊、重症监护为一体,依托直升机、救护车,构筑起空中、陆地为一体的高效率立体生命救护线,真正意义上构建了生命的“绿色通道”,其辐射面涵盖关天经济副中心,是我市规模最大、技术最全面的急危重症快速反应救治系统之一,在一体化管理与运作方面具有较突出的学科优势和特色。科室拥有各种型号呼吸机16台,多功能监护仪40余台,以及血液灌流,有创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,有创、无创颅内压监测仪,心脏起搏器,除颤仪等一批先进设备,是我市急危重症专业领域的权威单位之一,在市内外均具备了相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。

1.jpg

 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83名,医师团队中高级职称10人、中级职称14人,硕士研究生5人。人员梯队结构合理,医疗团队技术精湛,有较强的解决急症、疑难、危重病的能力。科室年接诊急门诊病人约4.5万余人次,抢救危重病人1800余人次,抢救成功率达90%以上,是我市急诊医学会主委单位,急诊质控主任单位。科室先后荣获全省急救技能比赛团体二等奖、全市急救技能大比武一等奖、文明窗口、先进科室、先进党支部、省级优质护理单元等荣誉称号。近几年来,科室注重技术创新和经验总结,撰写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,其中SCI2篇。科室开展了持续静脉点滴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、盐酸戊乙奎醚替代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、除草剂中毒血液灌流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下直达喉镜导丝胃管引入洗胃术、深静脉置管、胸外经皮心脏起搏,呼吸支持技术、循环支持技术、血液净化技术、心肺脑复苏技术、感染控制技术和营养支持技术等已经逐步与国内外的先进水平接轨。